醫院所有使用過的醫療器械都被送到消毒供應中心,經過清點、清洗、消毒、檢查、包裝、滅菌以后,再送回手術室、門診及病房,給病人使用。因此醫院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日常消毒十分重視。
消毒供應中心分為輔助區、去污區、檢查包裝區和無菌物品存放區,承擔回收、分類、清洗、消毒、干燥、檢查、包裝、滅菌、儲存、發放“十大”職能,整個流程環環相扣、絲毫不能大意。
1、去污區
每天清晨,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走遍全院,將每個科室用過的器械回收到去污區。在緩沖間穿上防水服、防水鞋,戴上口罩、帽子、手套、面屏,全副武裝后開始一天的工作。清點、分類、酶洗、消毒、干燥,在彌漫著血腥、消毒液、除銹劑混合刺鼻的氣味中,工作人員有序的奏響“清洗協奏曲”,為器械的檢查包裝做好準備。
2、檢查包裝區
經過緩沖間來到占地面積較大的檢查包裝區,這里是消毒供應中心的“心臟”。工作人員在光源放大鏡下,認真檢查每一個器械的清潔度、功能、數量及質量,并進行組裝,雙人核對后,在滅菌器、組裝器械的碰撞聲及飛舞的棉絮中,井然有序地生產出一批批待滅菌包。每一個冰冷的器械都系著一個鮮活的生命,工作人員深知自己的肩上扛著病人的健康和安全。
3、滅菌區
持證上崗的消毒員對待滅菌包進行清點核查,按照要求進行器械包、敷料包的裝載,將滿車待滅菌包推入滾燙沸騰的蒸汽滅菌器中進行滅菌。
4、無菌物品存放區
無菌物品存放區主要是無菌物品冷卻、檢查、儲存、發放的區域。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認真核對、確認合格后,遵循先,進先出的原則進行無菌物品的發放及下送。
那么如何做好消毒供應中心的消毒與防護呢?要點在這
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具有消毒殺菌的功能,在開啟之后,它的殺菌效果比一般的紫外線還要快,除此之外,還可以連續工作,而且不會產生任何二次污染。
其消毒殺菌原理是:室內空氣經過抗菌防霉過濾網,濾除空氣中的毛發、粗顆粒后,再經過等離子電子消塵器,空氣中的微塵粗顆粒后,再經過等離子電子消塵器,空氣中的微塵細菌在電場的作用下,遭受電擊穿效應,致使細菌細胞破壞失去繁殖而死亡,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眾多醫院的投入使用。